半导体芯片测试是指对芯片在制造和封装环节进行的,为检查其电气特性、功能和性能等进行的验证,目的是判断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集成电路测试分为三部分,包括芯片设计验证、晶圆制造、封装环节的测试,这3部分测试涵盖了芯片的整个生命过程。 下面重点介绍晶圆制造和封装两大核心芯片测试环节,晶圆制造主要是WAT(Wafer Acceptance Test,晶圆接受测试)和CP(Chip Probing,晶圆探针测试),封装环节主要FT(Final Test,最终测试)。 WAT是Wafer Acceptance Test,晶圆接受测试:业界也称WAT为工艺控制监测(Process Control Monitor,PCM)。对专门的测试图形(test key)的测试,通过电参数来监控各步工艺是否正常和稳定。 WAT测试内容:电气性能测量。例如,测量晶圆上不同测试结构的电压、电流等。工艺稳定性评估。通过对wafer的不同区域进行取样,评估制程的均匀性和稳定性。 Keysight是德科技WAT4082 WAT测试机 晶圆测试(CP):在晶圆尚未切割前,通过探针卡(Probe Card)接触芯片Pad,利用自动探针台和ATE测试机台系统(如Accretech、TEL、Teradyne、长川科技等)对每颗裸片(Die)进行功能和参数筛选,及时剔除不合格芯片,有效提升后续封装良率。 CP测试项目:包括一些基础的电气参数,比如I/O Open/Short、芯片ID读取、阈值电压(Vt)、导通电阻(Rdson)、漏电流(Idss)、击穿电压(BVdss)等。这些都是半导体器件的基础参数检测,在封装成成品之前,对CP测试不良的进行标记,记录mapping后续机械臂会根据mapping来抓取良品进行后面的封装作业。 最终测试(FT):在芯片完成封装后,通过测试座子(Test Socket)开展最终功能、电气和可靠性测试,确认封装过程中无新增缺陷,并根据需要进行Burn-in(老化)环境测试和压力测试,确保芯片品质达到出厂标准。 FT测试主要采用ATE测试系统、温箱以及Handler上下料设备,代表厂商包括Teradyne、Advantest、Turbocats 、Cohu及国内的长川科技、华峰测控等。 测试项目:FT测试的项目包括功能测试、电气特性测试以及一些特殊的耐久性测试。例如,高电流测试、待机测试、功耗测试等项目都需要在封装后的FT阶段进行,因为此时的芯片更接近实际应用场景,测试设备也能承受更大的电流和电压。 按照成品芯片的测试段分为以下四类:功能测试、参数测试、可靠性测试。 1. 功能测试(Functional Test) 目的:验证芯片逻辑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规范。 方法:利用自动测试设备(ATE,Automatic Test Equipment),根据测试矢量(Test Vector)对芯片施加输入信号,检测输出是否与预期一致。验证逻辑单元、接口协议等是否正常工作。 仪器设备:ATE自动测试设备 、逻辑分析仪。 国内测试服务商:长电科技、华天科技、长川科技、精测电子,季丰电子等。海外测试服务商:Advantest、Teradyne、Cohu、National Instruments。 2.参数测试(Parametric Test) 目的:测量电压、电流、时序、功耗、噪声等关键参数,保证芯片的电气性能达标。 方法:利用探针台+参数测试仪对各引脚进行IV特性测试。时序测量设备检测关键路径的延迟等动态参数。 仪器设备:参数测试仪(Parametric Tester)、源表(SMU)、示波器、高精度电源。 国内测试服务商:华天科技、长川科技、中科院微电子所、长电科技、思瑞检测、矽力杰等。 海外测试服务商:Keysight Technologies、Teradyne、Advantest、National Instruments、FormFactor等。 3. 可靠性测试(Reliability Test) 高温老化寿命测试平台 目的:评估芯片在不同环境(温度、湿度、振动等)下的稳定性和寿命,验证长期工作能力。 方法: Pre-condition测试 高温高湿试验(HAST) 高温工作寿命测试(HTOL) 温度循环测试(TCT) 静电放电测试(ESD)等 仪器设备:环境测试箱(温湿度箱)、老化测试系统、ESD测试仪。 国内测试服务商:胜科纳米、华测检测、广电计量、中科院微电所、华信通检测、艾克瑞、上海计量测试院等。 国外测试服务商:UL、Intertek、Keysight Technologies、SGS、TÜV SÜD、Nemko等。 |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