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FT(Design For Test)核心名词解释
时间:2025-08-28 21:55来源: dpzc DFT-DS 作者:ictest8_edit 点击:
次
1. DFT – Design for Testability
可测性设计
在芯片设计阶段,通过添加特定的硬件结构或逻辑,提升芯片内部节点的可控性(Controllability)和可观测性(Observability),以便在制造后能高效、全面地进行功能与缺陷检测。
目的:提高测试覆盖率、降低测试成本、保障产品良率。
2. Controllability(可控性)
指能够通过外部引脚将电路中某一节点驱动到期望逻辑值(0 或 1)的能力。DFT 技术(如扫描链)增强了对内部信号的控制能力。
3. Observability(可观测性)
指能够通过外部输出观察到电路内部某节点状态的能力。例如,通过扫描链将内部触发器的状态“移出”进行观测。
4. Scan Design / Scan Chain(扫描设计 / 扫描链)
将普通触发器替换为扫描触发器(Scan Flip-Flop),在测试模式下串联成一条或多条“链”,形成数据通路。测试时可串行加载测试向量(Serial In),运行一个时钟周期后,再串行读出响应(Serial Out)。
是数字DFT最基础、最核心的技术。
5. Scan Flip-Flop(扫描触发器)
支持两种模式的触发器:
· 正常模式:作为普通寄存器使用;
· 测试模式:作为扫描链的一部分,接收来自前一级的扫描输入(SI)。
通常为多路复用器结构(MUX-DFF)。
6. ATPG – Automatic Test Pattern Generation
自动测试向量生成
利用EDA工具(如Synopsys TetraMAX、Mentor TestKompress)基于扫描链结构,自动生成用于检测特定故障模型(如Stuck-at Fault)的测试向量集合。
输出为STIL、WGL等格式,供ATE设备使用。
7. Stuck-at Fault(SAF)
固定故障模型
假设某节点永久卡在逻辑0(Stuck-at-0)或逻辑1(Stuck-at-1),是最基本、最常用的故障模型,用于模拟制造缺陷(如开路、短路)。
8. Transition Fault(TF)
跳变故障 / 延迟故障
模拟信号从0→1或1→0翻转失败的情况,常用于检测路径延迟或驱动能力不足等动态缺陷。
分为:
· Slow-to-Rise(0→1 失败)
· Slow-to-Fall(1→0 失败)
9. Path Delay Fault(PDF)
路径延迟故障
测试关键路径是否满足时序要求,通常通过两时钟周期的测试向量进行检测(Launch-off-Capture 或 Launch-off-Shift)。
10. BIST – Built-In Self Test
内建自测试
将测试逻辑(包括向量生成、执行、比较)集成在芯片内部,无需依赖外部ATE即可完成测试。
常见类型:
· MBIST:Memory BIST,用于SRAM、ROM等存储器测试;
· LBIST:Logic BIST,用于组合/时序逻辑测试;
11. MBIST – Memory BIST
存储器内建自测试
针对嵌入式存储器(如SRAM、DRAM、Register File)的专用BIST技术。
包含:
· 地址生成器
· 测试算法控制器(如March C、March LR)
· 数据比较器
可检测SAF、Transition Fault、Coupling Fault、Retention Fault等。
12. March Test Algorithm
March 算法
用于MBIST的存储器测试算法,通过按地址顺序读写特定数据模式来检测多种故障。
常见算法:
· March C
· March LR
· March SS
例如:March C 可覆盖 >95% 的存储器故障。
13. LBIST – Logic BIST
逻辑内建自测试
用于测试芯片中的组合与时序逻辑电路。通常使用伪随机向量生成器(如LFSR)和特征压缩器(如MISR)来实现。
优点:减少ATE依赖;缺点:故障覆盖率通常低于ATPG。
14. LFSR – 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
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
LBIST中用于生成伪随机测试向量的核心电路,结构简单、易于实现。
15. MISR – Multiple Input Signature Register
多输入特征寄存器
用于压缩LBIST的输出响应,生成一个“特征码”(Signature),与预期值比对以判断是否通过测试。
16. JTAG – IEEE 1149.1 / Boundary Scan
边界扫描测试
一种标准化的测试接口,通过TAP(Test Access Port)控制器实现对芯片引脚互联、板级连接的测试。
常用于PCB板级测试和调试。
17. TAP – Test Access Port
测试访问端口
JTAG的物理接口,包含:
· TCK(时钟)
· TMS(模式选择)
· TDI(数据输入)
· TDO(数据输出)
· TRST(复位,可选)
18. IEEE 1500
嵌入式核心测试标准
扩展自JTAG,专门用于测试SoC中嵌入的IP核(如CPU、DSP、Memory),提供统一的测试封装与访问机制。
19. Compression(测试压缩)
为减少测试数据量和测试时间,在扫描链中引入编码器/解码器结构。
例如:
· Muxed-Scan:多对一压缩
· EDT(Embedded Deterministic Test):Synopsys 技术,可压缩90%以上测试数据
20. Test Coverage(测试覆盖率)
衡量测试向量能检测到的故障比例,通常以百分比表示。
常见类型:
· Fault Coverage:故障模型覆盖率(如SAF覆盖率)
· Structural Coverage:代码/逻辑覆盖率(用于DFT验证)
目标:通常要求 >98% 的Stuck-at覆盖率。
21. Escape Rate(逃逸率)
未能被测试捕获而流入市场的缺陷芯片比例。DFT的目标是将逃逸率降到最低(如PPM级)。
22. DFT Insertion(DFT插入)
在门级网表中插入扫描链、BIST模块、测试压缩逻辑等DFT结构的过程,通常由EDA工具自动完成。
23. Hold Time Fixing in Scan Mode
在扫描模式下,由于扫描链时钟路径与功能路径不同,可能引发保持时间违例。需通过插入延迟缓冲器或调整时钟树来修复。
24. Scan Stitching(扫描链连接)
将所有扫描触发器按一定规则连接成一条或多条扫描链的过程。需考虑:
· 链长均衡
· 时钟域隔离
· 异步信号处理
25. Clock Gating Check in Scan Mode
在扫描模式下,需确保时钟门控单元(Clock Gating Cell)不会阻断扫描时钟,通常需添加旁路逻辑(Scan Enable 控制)。
26. Asynchronous Signal Handling
异步信号(如复位)在扫描模式下需被屏蔽或保持稳定(可控),避免干扰测试过程。
27. DFT Sign-off(DFT签核)
在流片前完成的所有DFT验证与检查项,包括:
· 扫描链连接正确性
· 测试覆盖率达标
· 时序收敛(Scan Shift & Capture)
· ATPG 成功率
· MBIST 功能验证
28. ATE – Automatic Test Equipment
自动测试设备
用于在晶圆(Wafer)或封装后对芯片执行DFT测试的硬件平台,如Advantest、Teradyne等厂商设备。
加载ATPG生成的测试向量,采集响应并判断Pass/Fail。
29. Yield(良率)
通过测试的芯片数量与总生产数量的比率。DFT通过早期缺陷筛选,直接提升最终良率。
30. Repair / Redundancy(修复 / 冗余设计)
针对存储器,设计冗余行/列,当某行出现故障时,通过激光熔断或eFuse启用备用行,提升良率。常与MBIST联动。
31. DFT for Safety-Critical Applications
在汽车电子(ISO 26262)、医疗等领域,DFT是实现功能安全(Functional Safety)的关键手段,需满足ASIL-B/ASIL-D等级要求,支持周期性自检与故障诊断。
✅ 总结:DFT的核心价值
目标 |
实现方式 |
提高测试覆盖率 |
扫描链 + ATPG + BIST |
降低测试成本 |
测试压缩 + LBIST/MBIST |
缩短测试时间 |
并行测试 + 高速接口 |
提升产品可靠性 |
故障检测 + 良率筛选 |
满足行业标准 |
JTAG、ISO 26262、AEC-Q100 |
DFT不是“附加功能”,而是现代芯片设计的“质量守门员”。
从设计到制造,DFT贯穿始终,确保每一颗芯片都“可测、可信、可用”。
适用人群:IC设计工程师、DFT工程师、验证工程师、测试工程师、半导体学生
推荐工具:Synopsys TetraMAX, DFTMAX; Mentor Tessent; Cadence Modus
|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